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北京分公司地址:
北京市海淀區安寧莊西三條宜品上層一單元3層
北京分公司聯系電話:
18210021570
24小時咨詢熱線:
劉老師:18210021570
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壞習慣
[亮劍教育集團] 發布時間:2017-10-19 18:18
北京軍事夏令營的小編認為孩子有了壞習慣,作家長的不要一味的怪孩子,批評孩子,打罵孩子。孩子越小,好奇心越重,模仿能力也越強,試著發現他周圍的環境,還有家長自身的問題,說不定你能找到孩子壞習慣的根源。
英國教學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指出家庭教學的重要性,他說:“家教的過錯和配錯了藥相同,首次弄錯了,不能盼望用第2次和第三次去彌補,它們的影響是畢生清潔不掉的。”因而,專家提示爸爸媽媽: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這些小小的壞習慣。
處于生長過程中的孩子,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舉動。假如爸爸媽媽聽之任之,一旦這些不良舉動習慣成自然,它們必將變成孩子生長的糾纏,正所謂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”。因而,專家提示爸爸媽媽: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這些小小的壞習慣。
這種說法好像有一點夸大,可是家長在教學孩子的過程中,的確有必要學習一些孩童心思知識,一些育兒的訣竅,防止犯不必要的過錯,伴孩子健康快樂地生長。
孩童“拿東西”不算偷
事實上8歲以下孩童沒有有辨明自個和他人東西的才能,因為意識不清,呈現“拿東西”情況很正常,這是孩童生理開展水平決議的。蕾蕾拿鄰桌同學的游戲機,也許僅僅出于獵奇,想拿著玩一下,并沒有占為己有的意思。因而關于孩子偶爾“偷”走他人東西的做法,不能小題大做,過早給孩子貼上“小偷”標簽。在眾人面前抱歉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,發生自卑心思,嚴峻的有也許患上“交際恐怖癥”、“上學恐懼癥”,有的乃至還會開展變成不良舉動,影響孩子終身。
維護孩子自尊心尤為重要。比方老師應私下找孩子說話,和孩子講道理,引導孩子把東西還給失主,并進行恰當溝通,不要與孩子的道德掛鉤;家長也要作心思教導,了解孩子拿他人東西的動機是什么,可通過削減孩子開支,讓孩子自個用零花錢賠償等辦法,讓孩子學會承當職責,意識到這種舉動的不正確性,下非必須防止等等。
啃手指甲是天性反應
看到孩子啃手指甲,許多家長不是無法即是憤怒。心思學家弗洛伊德將出世后佳績年稱為“口腔期”,并指出吸吮是孩子的一種天性,是孩子用嘴對手的一種探索舉動,闡明孩子支配舉動的才能達到了手、口動作彼此和諧的智力水平。此外,這一舉動對穩定孩子的心情有很大作用,但假如3歲以上的孩子仍在吃手,就得在身體發育或心思開展方面找緣由了。
孩子體內短少微量元素如鋅、鐵等,會引起異食癖,誘發吃手;壓力過大或缺少安全感時,也許通過吃手來降低焦慮,放松心情;孩子感受無聊、或獵奇心和仿照心思促進,也簡單養成吃手的嗜好。
家長假如強硬阻止孩子吃手,會給孩子心思上形成陰影,長大后簡單焦慮、發脾氣,缺少根本的信賴和安全感。家長可通過查看微量元素、多陪同孩子,留心孩子心思需求,了解吃手的動機,協助孩子進行糾正,讓他與“吃手”說再會。
北京亮劍軍事夏令營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個的特色,咱們要學會承受孩子的專業的地方,永久不要拿孩子的矮處和他人孩子的利益比較;給孩子更多的尊敬和信賴,不要將孩子的特色當作缺陷;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,用心將孩子的特色變成專長,做個快樂的爸爸媽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