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北京分公司地址:
北京市海淀區安寧莊西三條宜品上層一單元3層
北京分公司聯系電話:
18210021570
24小時咨詢熱線:
劉老師:18210021570
北京軍事夏令營分享美文
[亮劍教育集團] 發布時間:2017-09-21 18:00
千秋萬古,為留待騷人,狂歌痛飲,來訪雁丘處。
起句設問,尾結呼應,文風樸實,娓娓道來,清新流暢,詞意盎然。
問世間、情為何物,(直)教人生死相許?
前生掉進絲絲網,輾轉幾回寒暑!
雙燕趣,孤雁苦,沉沉夢里癡兒女。
當時有語,任水遠山高,天長地久,牽手共來去。
難行路,陣陣晨鐘暮鼓,寒衾永夜凄楚。
因為見影曾回顧,尋覓不辭風雨。
天也妒,愿換與、琴心劍膽歸黃土。
撫今憾古,自重寫濃描,一腔心事,盡在斷腸處。
這是一首詠物詞。在詞前有小序說“太和五年乙丑歲,赴試并州,道逢捕雁者云:‘今旦獲一雁,殺之矣。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,竟自投地死。’予因買得之,葬之汾水之上,累石為識,號曰雁邱。時同行者多為賦詩,予亦有《雁邱詞》?!?/p>
這就是說,大雁殉情的事強烈的震撼了他,所以在詞的開篇,便陡發奇問,破空而來。作者本要詠雁,卻從“世間”落筆,以人擬雁,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,想象極為新奇。也為下文寫雁的殉情預做張本;古人認為,情至極處,“生者可以死,死者可以生”。“生死相許”是何等極致的深情!
遙想雙雁,“天南地北”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,“幾回寒暑”中雙宿雙飛,相依為命,一往情深。既有歡樂的團聚,又有離別的辛酸,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。而“網羅驚破雙棲夢”后,愛侶已逝,安能獨活!于是“脫網者”痛下決心追隨于九泉之下,“自投地死”。
過片以后,作者又借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。在孤雁長眠之處,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的時候,簫鼓喧鬧,棹歌四起;而今平林漠漠,荒煙如織,簫鼓聲絕,一派蕭索。古與今,人與雁,更加感到鴻雁殉情的凄烈。但是死者不能復生,招魂無濟于事,山鬼也枉自悲鳴,在這里,作者把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,更增加了悲劇氣氛。
詞的后,是作者對殉情鴻雁的禮贊,他說鴻雁之死,其境界之高,上天也會嫉妒,雖不能說重于泰山,也不能跟鶯兒燕子之死一樣同歸黃土了事。它的美名將“千秋萬古”,被后來的騷人歌詠傳頌。
北京軍事夏令營的小編解析全詞行文并不復雜,而行文騰挪多變,用事實回答了什么是至情,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?!渡竦駛b侶》中李莫愁的狂歌當哭,雌雄雙雕的先后投水而死,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。想當初綾子初見此詞就已經被深深吸引住了。